首页

女王玉足调教

时间:2025-05-29 23:59:49 作者:福建永定:巧手绣香包 端午承古韵 浏览量:58454

  中新网福建永定5月29日电 (黄秋萍 吴宇梁 吴道明)当艾草清香漫过土楼天井,五色丝线穿梭于客家阿婆的指尖,一个个承载着千年祝福的端午香包,在福建龙岩永定土楼间悄然成型。

  作为客家人“五、八、腊”三大节庆之首,永定的端午节不仅保留着“粽子节”的传统,更以独特的香包制作、午时水沐浴、舞龙灯等习俗,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文化传承画卷。

当地村民们正全神贯注地穿针引线,将端午的美好祝福一针一线缝进小小的香包里。黄秋萍 摄

  “五月五,过端午,门插艾,香满堂,吃粽子,撒白糖,赛龙舟,喜洋洋。”5月28日,踏入龙岩市永定区洪坑土楼景区的“土楼王子”振成楼大院,一股清新药香扑鼻而来。院内长桌上,造型精美的香包整齐排列,当地村民们专心致志地穿针引线,将端午的美好祝愿一针一线缝进小小的香包中。

  据了解,自制中药香包是永定多年来的端午传统。这些香包内填充着艾叶、丁香、藿香等十余味中草药,经过七蒸七晒的古法精心炮制,再系上五彩绳结。在客家人心中,每一个香包都寓意着驱邪纳福,它们不仅是精致的装饰品,更是守护平安的护身符。

  “我特别喜欢这个香包!闻起来香香的,奶奶说戴上它,小虫子就不敢靠近我啦!”当地幼儿苏渠珉满脸欢喜地说。

  “老话说‘戴个香草包,不怕五虫害’。这香包既能安神驱蚊,又能传递心意、寄托祝福。”当地村民胡惠平感慨道,“现在市场上虽然也有香包卖,但亲手制作的才最有温度,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对家人的牵挂和祝福。”

土楼人家给孩子洗午时水。 黄秋萍  摄

  在永定,端午节还有“卫生节”的别称。节日当天,天还没亮,家家户户就开始洒扫庭院,在门上悬挂艾叶、葛藤、菖蒲。同时,将悬挂数日的菖蒲、艾叶熬制成药汤——“午时水”,供全家洗浴。

  “挂艾叶、葛藤,是祈求平安顺遂;用它们熬水洗澡,能祛寒湿、避蚊虫、驱毒辟邪。”当地村民林日耕介绍,“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习俗,蕴含着养生的大智慧!”

  在土楼里,包粽子的传统更添温情。糯米浸透赤砂糖的甜蜜,五花肉裹着粽叶的清香,三代人围坐在土楼厅堂,长辈耐心地教晚辈折粽叶、缠棉线。村民们告诉记者,用山泉水浸泡糯米,采摘后山新鲜的粽叶,这样包出的粽子才有浓浓的“家乡味”。蒸笼掀开,白雾升腾,粽香与欢笑声弥漫整个院落。

  “在城里,端午好像只剩下超市里的速冻粽子。但回到永定,看着老母亲戴着老花镜缝香包,女儿跟着我们歪歪扭扭的包粽子,这才是记忆中完整的端午节,传统习俗就是我们客家文化的根啊!”返乡游子林诗怡说道。

土楼娃在土楼门前舞龙灯、哼唱端午童谣。 黄秋萍  摄

  暮色降临,土楼群披上金色的纱衣,孩童们吃着粽子、戴着香包追逐玩耍,药香、粽香与炊烟在青瓦白墙间萦绕。当现代社会逐渐将端午简化为消费符号,永定的客家人依然坚守着“五月节”的文化内涵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五一”假期首日浙江水路发客超25万人次

厚植文化底蕴,展现以文托底的城市精神特质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底色,深刻把握城市的历史文脉和时代价值,提炼并创新展示城市独特的文化标识,是文旅名城品牌塑造的“生命力”。应深度挖掘城市文化资源,从融合发展角度找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最大公约数,促进文化资源的创新性转化和利用;提炼高识别度的城市文化IP,针对不同消费人群的差异化精神需求,进行特色化、强社交、高互动的城市叙事,塑造易于模仿、便于传播、容易记忆的符号标识;把“吃、住、行、游”的人间烟火气沉淀为“品、享、鉴、思”的深度体验,谨防“网红打卡”式的走马观花;针对年轻人个性化的精神需求,进行层次分明的动态推广,吸引多元主体的广泛关注和传播,最终形成文化发展和传播的良性循环。

新疆天山南北欢庆元宵节

高通公司总裁安蒙:我们相信智能计算将有助于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,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创新,释放运营效率,提高生产力,催生新的业务模式并提高数字经济的参与度。这是规模巨大的市场机遇,全球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支出到2027年预计将达到3.9万亿美元。

中国孔子基金会朱子文化专项基金设立 专家:加强交流研学 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

华盛顿3月22日电 (记者 沙晗汀)美国国会众议院共和党议员玛乔丽·泰勒·格林当地时间22日提出撤换动议,要求罢免共和党籍众议院议长约翰逊。

2024中国·井冈山“红色征途”全国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开赛

具体来看,72起犯罪中有56起都涉及美军士兵,其他则与美军家属等有关;犯罪类别最多的是盗窃罪,此外还包括伤害罪和性侵等凶恶犯罪。

国家发展改革委:在南沙举起鼓励创新型企业先行先试的旗帜

去年12月,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际,总书记对“三农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坚持稳面积、增单产两手发力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